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澳门凯发

澳门凯发
 

不朽的丰碑

——际华3535公司抗战离退休老战士群像

   今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铭记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出的重要的历史贡献和巨大牺牲。

    根据新兴际华集团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方案要求,我们怀着无比敬仰之情,走访了贵州际华三五三五服装有限公司杨玉府、刘京先、王兆先、王守礼、姜延三、王悦明、杨家成、李元秀、刘福胜、李安全、陈宪琛等11位尚在人世的抗战离退休老同志。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近90岁,最年轻的也已经84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抗战接近尾声时才加入到这场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中的,那时他们年纪尚小,几乎不黯世事。一晃70年过去了,如今都已到了耄耋之年,大多已经不能完整复述曾经历过的战争岁月了。也许在他们的革命经历中,没有轰轰烈烈的浴血杀敌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也没有出生入死浴火重生的苦难辉煌。但他们大多数人奋战的山东抗日根据地被装军工战线上,同样为我们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同样为共和国的军工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样铸就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团结奋斗、反抗侵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留给我们军工战线后辈职工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王兆先老人已经87岁,当我们登门采访时,老人正坐在家里看报,见到我们,老人非常利索地站起来,热情迎接我们进门。虽然年事已高,身体也有些瘦弱,但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动作利落。王兆先老人1928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县,从小就没了父母,居无定所,到处流浪,是共产党救了他。1944年6月在青驼寺他姑姑家参加了县大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由于年龄太小,领导就让他当了通讯员、司号员,不到18岁就入了党。当问起抗战的经历时,王兆先老人非常谦虚: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仗,县大队不是正规部队,装备很差,300来人的部队,有枪的不到一半,基本上靠在战场上缴获。大部分都还在使用红缨枪、大刀跟鬼子汉奸干,他到1945年5月才得了一支“小金钩”。
    县大队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反击日本鬼子的扫荡,保护根据地军民,反恶除奸,坚壁清野等。像电影里那样埋地雷、挖地道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派出小分队摸到敌人炮楼附近抓汉奸,白天摸准了消息,晚上就行动。抓回来教育教育,然后放回去,作为内线,替部队传递消息。遇到罪大恶疾的,没说的,就地处决,杀一儆百。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环境非常恶劣,斗争非常残酷,在1945年初的反扫荡中,他们在山洞里一呆就是5天,每人就发了5斤地瓜干,受罪,没吃,但大伙恁没一个打退堂鼓的。有一次,为了躲避鬼子清乡,王兆先老人硬是在老百姓家里住了3个月,跟人家姓,给人家当儿子。当时,根据地的群众对共产党可是铁了心地拥护!鱼儿离不开水啊!为了保护部队上的人,他们宁可拿自家的儿子出来顶账,也不出卖同志。这样的事多了去了,王兆先老人就亲身经历过。
    后来,迎来了大反攻,日本投降,终于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再后来,王兆先老人被调到山东军区被服厂从事保卫工作,从此与总后被服生产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3年南京3503厂成立后,他又集体转业到了南京。1966年又积极响应党的三线建设的号召,从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来到了贵州省,投入到3535工厂的筹备建设中,这一干就是一辈子,真可谓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与王兆先相比,姜延三老人的经历就没那么坎坷迭宕了。拿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沾了点边”。姜延三老人1931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沾化县,读过两年小学,可见家庭较为殷实。因为不愿做亡国奴,他还不到14岁就从家里偷偷跑出来参加了革命。当时正好赶上抗战大反攻的关键时期,为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部队里就把他们这些学生娃统编为学兵连,让他们学一技之长,有的学通讯、学医护、学生产等。姜延三老人一开始是学的医护,后来由于形势发展及工作的需要,又让他改学生产,学成后分配到山东军区被服厂从事技术工作,从此也与总后被服生产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尤如百川归海,3535公司这样一批此前不同经历的抗战老战士终于有了人生共同的交集。以后的岁月,他们的人生轨迹几乎是重叠的。
    在采访过程中,刚遇上程兆明老人过世不久,在与家属的攀谈中,我们了解了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老人于1944年1月参加革命,直接就在山东抗日根据地鲁南军区被服厂从事服装生产工作,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那时的厂子全是流动的,随时要应对敌人的偷袭,随时都要转移。在转移途中,他们有的扛着缝纫机机头,有的抬缝纫机机架,有的背着成捆的布料……总之,每人背上都不闲着,还得负重急行军。遇上鬼子偷袭,实在摆脱不了,就把缝纫机往附近的水井里扔,或隐藏起来,待摆脱鬼子后,再回来取。有一次,转移途中正遭遇鬼子飞机的轰炸,铺天盖地的炸弹像下饺子似的落下来,有一位十来岁的小同志,哪见过这阵势,情急之下一头钻进路旁的石穴里躲避,等鬼子飞机走了以后,那位小同志被卡在石缝里,怎么也退不出来,大伙折腾了好半天才把他弄出来。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位老人提到这样一位老同志,他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也没有任何荣耀的光环,虽然已去世27多年,但是,大伙依然对他记忆犹新,一提起他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曾经跟随共和国已故的前总后勤部长洪学智转战山东抗日后勤战线,钻过同一个山洞,睡过同一通炕铺,吃过同一锅小米粥,一道出生入死。他就是大家交口称赞的“革命的老黄牛”张锦文。张锦文老人1943年在家乡淄博参加革命,他的人生轨迹也和大伙颇为相似,都源于山东抗日根据地,始于地方抗日武装,经历过鲁南军区被服厂、济南被服厂、3503厂,最后的归宿是3535厂。为了3535工厂的创建、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感人至深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从他们自己的嘴里说出也许是那样稀松平常,而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如数家珍,为之动容并肃然起敬了。
    3535公司抗战离退休老战士群像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记住这一组名字,除了前面提到的11位尚在人世的离退休老同志外,还包括那些已经离世的老战士们,他们有张锦文、吕玉邦、程兆明、张思宝、于振海……他们当时是经历过抗战洗礼的烽火少年,溶入到解放战争的浩荡洪流之中,沐浴在迎接新中国第一抹曙光中,成长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嘹亮歌声里。他们不是简单的个体,他们代表着一种精神。他们用赤诚的奉献点燃理想,燃烧激情,升腾希望。他们已经与三五魂、三五梦浑然一体了。
    这些经历过抗战洗礼的离退休老战士就像是一座桥,他们以热血为基,青春为梁,连接着三五公司三代职工心灵的传承,维系着三五传统的发扬光大,没有他们的昨天,就没有三五的今天。
    文/ 杜文杰
返回
凯发k8国际官网 copyright(c)2021 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澳门凯发的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财富中心a座 邮政编码:100020
维护单位:际华集团信息化办
[京icp备 13029363号-1]
网站地图